行过在线阅读

《行过》

行过
  • 小说作者:老枪555
  • 小说字数:1.96万字
  • 小说分类:最新小说
  • 小说状态:连载
  • 小说版权:起点中文网
  • 小说章节:二、大姑和大姨
  • 小说标签:现实小说 家庭伦理 老枪555
  • 小说标题:行过(老枪555)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-起点中文网官方正版
开始阅读
小说简介:想来想去,一个男人最幸福的体验,无论是生活还是爱意,都是从女人那里得来的。想到这点老枪似乎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一点欣慰,总算没白活……

章节试读:

 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——不是你父母的续集,不是你子女的前传,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。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,因为终究你要失去它。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,而是你不懂你自己。

  ——尼采

  老枪的爷爷有九个孩子,老枪的父亲是男孩中的老大,所以老枪有两个叔叔,六个姑姑。

  家里地少,孩子多,根本养活不过来。为了生计,爷爷就东渡到了日本,做过厨师,也做点小本生意,赚的少,生得多,家境越来越贫寒。

  爷爷去日本忙活一年赚的钱,除去往返的盘缠,所剩无几,索性就不再闯东洋了,选择更近的大连闯关东了。

  富不过三代,穷不出五服。据说爷爷的爷爷曾经很有钱,钱是怎么来的,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……

  话说当年老家港城龙山码头驶来一条货船,装了满满一仓黄豆,指名道姓让太爷爷认领。太爷爷莫名其妙,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私下询问船主:何方神圣送来这么大一份厚礼?船主秘而不宣,说是受雇主之托,只管送来,没有留下一点口信,太爷爷好生纳闷,百思不得其解,推脱着不接受着来路不明之财。

  船主怕交不了差,耽误船期,就劝说道:或许是你们家祖上积的德,不是救过命,就是救过急,人家这是报恩的吧!

  太爷爷觉得船主言之有理,看着这一仓金灿灿的大豆,跪在地上朝天给祖宗磕了三个响头,大声喝道:苍天在上,托祖宗的福,降恩于我,吾辈受之有亏啊!

  太爷爷找人卸下豆仓,东拼西凑十两碎银答谢船主。一连三天摆席设宴,宴请乡邻,以谢天赐。

  天赐黄豆,老家方圆百里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,一时传为奇谈,广为流传。许多年后,父亲降世,为报祖恩惠顾,太爷爷给新生儿取名“恩惠”。

  太爷爷把卖黄豆的钱置了几十亩土地,还在当地买了一个客栈。那个年代有个客栈,几乎相当于现在有一个五星级宾馆了,也算是家乡的豪门望族了。

  钱来的容易,走的也快。这位老先生嗜赌成性,且生性豪爽,一个客栈赌输了,拍拍屁股挥挥手,连头都不回潇洒而去……

  从此家道败落,靠卖地为生,到了老枪爷爷这一辈,祖上留下的土地已经所剩无几,勉强养家糊口。

  老辈最忌讳的事就是卖房子卖地,这是一个家族的耻辱,是左邻右舍嘴里唾弃的“败家子”。好在太爷爷是飞来横财,败也是败的理直气壮。爷爷就不同了,这一亩三分地再怎么说也是祖上留下来的,过的再苦也不能卖地啊!爷爷拖着这一大家口子人,饿不死,也吃不饱,不得已就学了个炒菜做饭的营生补贴家用。

  爷爷炒个菜做个饭还行,做买卖十有九赔,还真不是那块料。揭不开锅的的时候,也偷偷摸摸,扭扭捏捏的打起了卖地的主意。

  听父亲说爷爷一次生意赔了个底朝天,无奈之下背着家里卖了几分地,被老祖奶整整骂了一年。

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。解放后,成了贫下中农。以至于我们下一代上学就业,入团入党填表成分那一栏里始终保留着根正苗红的贫农本色。倘若成了富农,这么多子女,繁衍了那么多后代,那得影响多大一批要求进步,追求上进的子孙的面貌啊!

  爷爷闯过东洋,见过世面,知道把孩子带出山沟才是唯一的活路。

  抗日战争胜利后,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,全面内战爆发。为了躲避国民党到乡里抓壮丁,父亲十四岁就被爷爷带到大连谋生,以至于后来父亲在解放前夕参加了丁玲在大连创办的文学社,走上了革命的道路,改变了自己的命运。

  父亲上过三年私塾,在那个年代也算得上知识分子了,有点文化,也能找个好工作。

  父亲曾经在旅大造船厂当过电工,依我浅显的物理知识判断,父亲是哪种根本分不清串联和并联,顶多能换个灯泡的电工。

  每当看到父亲拧酒瓶瓶盖那熟练的手法,就想到他当年那是换了多少个坏灯泡,才练就了这样的手速!

  父亲个头高挑,面部轮廓非常立体,五官分明,按照现在的标准,应该是个大帅哥了。长得帅,大高个,有点文采,还是个吃技术饭的电工,自然成了许多女子青睐的对象。

  于是,同去大连混穷的老街坊就找到爷爷,把他娘家舅的一个女儿介绍给父亲,逼着父亲去相亲。

  此女子白白胖胖,丰乳肥臀的,完全符合老辈选择儿媳妇身板敦实,能操持家务,善生养的标准。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年轻人,崇尚恋爱自由的新时尚,根本没有看上人家。恰巧,丁玲文学社在BJ创办一个戏剧社,安排父亲去搞创作,父亲借此机会去了BJ,逃之夭夭了……

  爷爷抹不开老街坊的面子,又拗不过儿子的倔强,退而求其次,从老家把父亲的二弟搬来当救兵。

  二叔年龄尚小,还不到谈婚论嫁的年龄,见了一面,此事也就敷衍过去了。

  二叔既来之则安之,找不上媳妇,先找个工作成了当务之急。

  建国初期,百废待兴,很多刚组建的部门有人员缺口。二叔勤快,人又机灵,很快找到了一个去BJ给首长当勤务员的工作。

  二叔的命运就此改变。谁成想一个替兄相亲的山沟小伙子,从一个勤务员做起,后来一步一步做到了司长的职位,成了老家走出来的行政级别最高的一个。

  改革开放后,二叔为家乡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,深受父老相亲的爱戴。二叔在位期间每次衣锦还乡,当地政府都拉起横幅,敲锣打鼓在车站迎接。

  父亲母亲离,退休后,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住在BJ大姐家里的。每年春节,老枪和哥哥姐姐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BJ团聚。

  大年初一,二叔都到家里给父亲拜年,然后留下吃顿饺子再回去,所以老枪每年都能和二叔见一面,一直持续了好几年。

  二叔的级别是可以看到一份国家级别的报纸,都是些大众媒体看不到的内容,老百姓把这份颇具神秘色彩的报纸称之为“大参考”。因为有着严格的保密纪律,谁也没有见过这份报纸的真面目,猜测着应该是类似于“人民日报”版面的一种报纸,比“参考消息”版面大,内容重要而被叫做“大参考”的吧。

  茶余饭后,二叔和父亲经常谈论一些国家大事和世界政治格局。讨论激烈的时候,随着两人声量的增大,老枪这些小辈也能偶尔听到些片言只语,都是些闻所未闻,非常敏感的政治话题。

  老枪政治敏感度低,不太关心政治。只是对二叔见闻广博,颇有见地的谈论肃然起敬。最直接的感触就是:二叔是个大人物!

   2010年,老枪和大姐有幸陪同二叔再次荣归故里,那时二叔已经离休很多年,事过境迁,物是人非了。当地政府官员已无人接待,只是原来受二叔帮助的几个私企老板碍于面子陪同一起吃了一顿饭,席间冷冷清清,各自闷头吃饭,相对无语,象征性的敬了几个酒,就草草了事。

  晚上东道主只给二叔一人安排了房间,二叔面子挂不住,拿起电话就要发脾气,老枪赶忙摁住电话,推脱说和大姐还有其他事要办,不确定在哪里住宿,暂时缓解了尴尬。

  江湖的规矩就是人走茶凉,默契散场。不是人家不懂事儿,而是二叔认不清现实啊!

  事后老枪和大姐找了一个离得比较近的酒店住下了,第二天在酒店陪着二叔吃了一个早餐,就打道回府了。

  这是二叔生前最后一次回老家了,直到与父亲前后脚相继去世后,按照两位老人的遗愿,两家子女一起把他们安葬在老家西山祖坟,与爷爷奶奶阴间相聚了。

  三叔多上了几年学,学习成绩也很好,选择的空间也大了很多。二叔当年在政府部门工作,多少有一些信息和人脉资源。当得知国家要公派一批留学生到前苏联留学的讯息后,就把三叔引荐给招生办。三叔以优异的成绩考取,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苏学生。

  学成归国后,三叔分配到山城塑料总厂当技术员。说起来,三叔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海归了。

  八十年代中期,国家实行厂长责任制,三叔由于是老牌的知识分子,又留学镀过金,自然而然,顺理成章的被聘为山城塑料总厂厂长。

  至此,三叔成为老家山沟里出来的第一位企业家。

  父亲作为长子,担负起一部分养家的责任。由于工资太低,顾了大家就顾不了小家,索性把年幼的大姐和哥哥送回老家,然后再从工资里每月挤出十元钱寄回老家,统筹调配有限的养家费。

  爷爷心疼小儿子,怕三叔吃不饱挨饿,就把父亲寄回老家的十元钱,转寄给三叔。爷爷老眼昏花,自摆乌龙,错把给三叔的信件投寄给父亲。父亲大动肝火,与爷爷吵了一架,兄弟俩因为此事有了隔阂,自此许多年不再联系,形同陌路。

  许多年后,各自也都功成名就。父亲成了作家,三叔也是响当当的企业家。胸怀也都宽广了许多,冰释前嫌,和解释然了。

  三叔给父亲邮寄来一对藤椅,父亲按标价给三叔汇了款。亲兄弟明算账,丁是丁卯是卯,有了前车之鉴,含糊不得。

  八十年代初,重山城出了中国首辆轻骑摩托车,凭票销售,没有关系,根本买不上。父亲委托三叔帮忙买了一辆,这可能是兄弟俩最后一次联系了,虽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,竟然长达半个世纪未见一面。

  二叔病危时,三叔恰巧陪同三婶到BJ看病,在大姐的陪同下,探望了二叔。大姐试探性的问三叔,想不想见父亲一面?三叔淡淡地说:算了吧。这可能是兄弟两个最后一次见面的机会了,就这样被无情地错过了。

  二叔,父亲相继去世后,三叔成为爷爷这一系家族中年龄最大的长辈了。一年春节长假,老枪带着全家到成都自驾游,顺道专程到重庆给三叔拜年,那是老枪第一次见三叔。

  坐在面前的是一位善解人意,睿智豁达的老人,乡音未改,似曾相识。

  老枪的儿子看着在一旁谈笑风生的三叔,不时地偷偷抿嘴儿笑,被三叔发觉后追问:这孩子笑什么?

  儿子憋不住脱口而出:和我爷爷长得太像了,简直就是一模一样。

  三叔掠过一丝惆怅,依旧操着原汁原味的胶东口音:像吗?我没看出来。你们觉得像就像吧!

  老枪给三叔带了一个后备箱的山东特产,闻到了家乡的味道,老人很高兴,委托堂姐一家请他们吃了一顿正宗的重庆火锅。

  席间,三叔吃的很少,只是笑呵呵地看着我们吃,带着慈祥和温馨的笑容。

  每当看到一道菜清盘,就赶忙让堂姐再追加一盘同样的菜品。

  老枪客气地说:吃不下了,不用再加了。

  三叔执意要加:喜欢吃就多吃点,我牙口不好,看着你们吃比我自己吃都高兴。

  堂哥在外地没有回来,在堂姐的手机上看到了他的照片。老枪不由大吃一惊:太像了!对照父亲年轻时的照片,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。好笑的是堂哥竟然比我和哥哥更像我的父亲。都说外甥像舅,侄子像大伯,此话当真不假啊。

  第二天。老枪一行还在被窝里赖床,三叔就打来电话,嘘寒问暖,说了一些休息的好吗?路上注意安全之类的客套话。这些礼数在不拘小节的父亲身上是看不到的。

  龙有九子各不相同,父亲和三叔尽管相貌酷似,性格上的差异还是很大的。这也奠定了他们所走的道路也是截然不同的。

  血浓于水,错过了半个世纪的兄弟之情,就此在下一辈身上延伸贯通。

  爷爷的三个儿子:父亲,二叔,三叔,一个作家,一个高干,一个企业家都载入了当年老家福山县志,也算是光宗耀祖,显亲扬名了。

  老枪的六个姑姑,最小的一个也大不了老枪大姐几岁。记得小时候,老枪母亲经常拿着此事开父亲的玩笑。

  那个年代最经典的调侃婆婆与儿媳相继产子当属一封家书了。

  母亲一本正经,拿腔拿调地打开一封家书,煞有介事地读着:

  吾儿某某(父亲的乳名):

  汝母又给你添了一妹,母女平安。母乳贫乏,妹妹嗷嗷待哺,收悉此信,望速寄钱回家。

  老枪与前五个姑姑交集甚少,与小姑却有着难解难分的不解之缘,姑姑们的故事就从小姑说起吧!

  老枪两三岁的时候,闹得轰轰烈烈之时。

  当年,母亲跟随父亲到了BJ后,又响应党的支援大西北的号召,来到兰州建设飞机场,几经波折,又回到山东地矿局第七地质队参加工作。

  老家的二姑,三姑,四姑学习成绩好,分别考上了卫校和师范学校。后来,二姑当了护士,三姑做了医生,四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。五姑尽管不爱学习,但操持家务,干农活却是一把好手。奶奶去世后,家里的活基本上都让五姑顶了起来。

  小姑的处境就有点尴尬了,学考不上,农活也干不了,成了家里的一个闲人。老家穷归穷,但老生闺女多少还是有点惯着。爷爷见不得小姑在老家就这么闲着,成了自己的累赘,于是就指派小姑到大哥家帮大嫂看孩子。一是减轻一下老枪母亲的负担,二是通过跳出山沟看看能不能给小姑找到一条出路。

  父亲常年在学习班学习,几乎不着家。母亲带着四个孩子度日,生活非常艰难,根本照顾不过来四个孩子的生活。在这个关口小姑来前来帮忙,也算是各得其所,解了一时的燃眉之急。

  小姑初来乍到,锋芒尚未展露,还能做到患难与共,分担起一部分家务。这期间也能与母亲和睦相处,相安无事。

  平时母亲上班,哥姐上学,家里只有小姑一人带着老枪。那时老枪还不太记事,小姑照顾他的细节几乎没有记忆,到三四岁稍微懂点事的时候,记住的全是她和母亲姑嫂之间的恶斗。

  白天,上班的走了,上学的也走了。闲来无聊,小姑经常带着老枪到邻居家串门。邻居家的婆娘是从农村带出来的家属,嚼舌头,搬弄是非的习气也一并带来。小姑也是山沟里出来的村姑,两人乡土气息吻合,甚是投缘。一来二去,她俩竟然成了无话不聊的死党,关系的亲密度远超家人,甚至越来越与家人疏远起来。

  小姑虽然涉世未深,但骨子里仍旧是个狠角色。再加上邻居婆娘的添油加醋,挑拨离间,更助长了她的嚣张气焰,占了上风。

  老枪母亲生性柔弱,又好面子,根本不是她的对手,明显处于劣势。父亲也没有智慧端平这碗水,就采取了回避,逃脱,不负责任的态度。以至于事态发展到越发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
  矛盾的焦点好像是当年父亲所在的地质队有几个招工名额,小姑想让父亲给她争取,没有办成,小姑就把怨恨发泄到老枪母亲身上。她只是听邻居婆娘的挑唆,想当然的认为是母亲从中作梗,把招工名额留给大姐。

  小姑高估了他的大哥,地质队招工名额只给职工子女,父亲那有这个本事把自己的妹妹招进来,况且那时他还是被“打倒”的状态。

  事态越来越恶化,姑嫂之间的争斗也不断升级,以至于到了撕破面皮,摔盆子摔碗的地步了。

  后来大姐回忆:每当妈妈和小姑争吵,妈妈总是占下风,气撒不出来,就把大姐当成了出气筒。大姐无端受到责罚,又无力反驳,满腹委屈无处发泄,几次跑到小河边哭泣,甚至一度想跳进河里,一死了之。

  小姑年轻气盛,盛气凌人。母亲的忍让没能使她有所收敛,反而更加肆无忌惮,肆意妄为,越发做出了更出格的事儿。

  那个年代,工资很低,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都过不了百元,除去一大家口子的生活费用,所剩无几。父母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,一共才有 700元的存款,都是省吃俭用,从牙缝里挤出来的。

  小姑毫不手软,把家里的现金和存折,一分不剩,悉数卷走。

  当时,家里只知道小姑走了,还不知道她把存款一起携走。爸爸担心小姑,还四处打听,到处寻找小姑。

  后来,在沂州的一个远方亲戚哪里找到了小姑。

  父亲苦口婆心,执意挽留。小姑去意已定,留也留不住。

  父亲束手无策,只好随她去了……

  小姑仍然觉得哥嫂亏欠了她,向父亲提出把家里唯一值钱的缝纫机也给她。

  小姑好歹帮父母带了老枪一年多,没给她安排成工作,父亲心里也有些愧疚。尽管家里孩子多,缝缝补补离不开这台缝纫机,父亲依旧说服母亲,忍痛割爱,送给了小姑,也算是给她一个补偿吧。

  小姑出走后,老枪没人带了,母亲索性把老枪送到学校去上学。当时老枪母亲的想法很简单:五岁的孩子,学习跟上跟不上无所谓,即使留级两年,也才刚到入学年龄,权当上了个学前班吧。

  谁带的孩子谁心疼,出走一个多月的小姑突然出现在学校,站在老枪教室的窗前。

  老师问老枪:认识这位阿姨吗?

  老枪点了点头,算是默认了。

  老师又追问一句:她是你什么人啊?

  老枪从嗓子眼里蹦出俩字:姑姑。

  小姑和老师耳语了几句,不知道说了些什么。

  既然得到了老枪的确认,老师也就放松了戒备,任由小姑把老枪接走了。

  老枪只记得坐在小姑自行车的大梁上奔波了很长时间,腿都坐麻了,下车撒尿的时候,脚像踩到了棉花堆,轻飘飘得没着落。

  小孩子的记忆:东西都是大的,道路都是远的。当时觉得骑了好长时间才到达小姑在沂州的临时住处,其实两地的距离也就是三十里路远。

  老枪和小姑相处的那几天,小姑竭尽呵护和关爱,饼干,玩具买了一大堆,还和老枪到照相馆照了相。

  老枪“丢了”,母亲都急疯了,四处打探。从老师口中描述的情景,猜测八九不离十是被小姑接走,不会出什么大问题,也就不再追究。

  小姑也没把事做绝,托人捎口信给家里,说老枪在她那里一切安好,让父母放心。

  老枪父亲对小姑此举相当愤慨,给小姑撂下一句狠话:你这么个闹法,就不怕小超(老枪乳名)将来长大了记恨你吗!

  当小姑把老枪送到公共汽车上准备送还父母的时候,老枪趴在汽车玻璃窗前,看到小姑已泣不成声,泪如雨下……

  年幼的老枪被小姑的情绪感染,似乎也有些恋恋不舍,默默的流下了眼泪。在场的乘客也很感动,纷纷赞许道:这孩子真懂事!

  回到家中,不谙世事的老枪拿着小姑给他买的小木枪炫耀,被老枪母亲一把夺了过去,扔出门外……

  后来,小姑又投奔到昌阳人民医院当护士的二姑家里。二姑夫是医院有名的中医,医术高,口碑好,人脉广,通过各种关系把小姑送到进修学校学医。结业后,又帮她安排了一份正式工作,总算了却了小姑一份心愿。

  俗话说:小姨子是姐夫的半个腚锤子。据说小姑为了这份工作也付出了一些代价。

  爷爷听此传闻后,非常气愤,召集父亲,二叔商量对策。

  二姑夫不承认,也不否认,理直气壮地回应道:你们两个亲哥哥都没有给妹妹安排个工作,还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说三道四?

  怼得父亲和二叔张口结舌,无言以对……

  当家的爷爷和他两个不争气的儿子,也是哑巴吃黄连,有苦难言,只好息事宁人,不了了之……

  许多年以后,听老家人说:小姑的女儿结婚的时候,小姑到医院找二姑夫要嫁妆,闹得沸沸扬扬的,如此揣度,传言也并非空穴来风。

  二姑,小姑两家虽然同在一地,但却形同陌路,少有交集。二姑去世后,两家更是反目为仇,老死不相往来,这都是老辈造下的孽啊!

  小姑只是一个村姑,能有什么坏心思?哥哥们都有了大出息,姐姐们也都有了工作,她只是不甘心像五姑一样心甘情愿地做个勤劳持家的家庭妇女罢了。

  小姑年轻时对老枪母亲的伤害始终在老枪心里隐隐作疼,不能释怀……

  二叔和父亲相继去世后,适逢老家墓地迁址,两家儿女择日一同回老家祖坟重新立碑,四姑,五姑也携家人前来吊唁。

  大家依次上完香后,一位老妇在女儿的搀扶下,停留在老枪父母的墓前,上了三柱香,鞠了三个躬,嘴里好像还念叨着什么,似乎在很虔诚的忏悔。

  站在一旁的大姐给老枪使了一个眼神,附在老枪耳朵上悄声说:你知道她是谁吗?

  老枪疑惑地看着大姐,摇了摇头。

  大姐悄声说道:是小姑。

  回去的路上,四姑恰好坐在老枪的车上,老枪借此机会向四姑确认是不是小姑。

  四姑淡淡的说了一句:是你小姑。

  老枪向四姑索要小姑的联系方式,四姑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: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。

  四姑可能是也听到过父亲当年撂下的那句狠话,怕老枪再生事端,故意搪塞,敷衍了事。

  老枪随口说了一句:长辈的事我们小辈也不想掺和,好歹小姑把屎把尿的带了我一段时间,有机会也该去看望一下。

  送下四姑后,老枪手机里就收到一条短信,是四姑发来的,上面写着小姑的电话号码。

  老枪开车回家路过昌阳的时候,拨通了小姑的电话,电话里小姑的声音有些颤抖,老枪明显地感觉到小姑的喜出望外。

  接到电话后,小姑早早就到楼下迎接老枪,眼前的小姑已经是老姑了,她看着老枪的眼神,依旧透着怜爱。

  过去的是是非非,恩恩怨怨瞬间顿时烟消云散,眼下老枪怎么也恨不起来了,还有什么好说的呢?正如四姑说的那样: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!

  这世上的亲人只有一种,那就是关爱你的人,好好珍惜吧!

行过相似小说
本网站属于导航站,我们只提供导航,请打开起点中文网官方网站浏览行过最新章节列表目录。本部书籍标签:行过 小说、行过免费阅读全文、行过小说阅读免费、行过笔趣阁无弹窗免费阅读、行过全文免费阅读、起点中文网TXT免费下载在线阅读、小说TXT下载、小说在线全文免费阅读笔趣阁无弹窗、小说免费阅读笔趣阁、全文免费笔趣阁、合集小说完整版、小说全集在线阅读、最快刚刚更新最新结局、最新全文免费阅读小说笔趣阁、最终结局最新今天、最新全文免费阅读小说无弹窗、笔趣阁小说系列全目录、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、最新篇章最新章节目录、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广告、最新免费全文阅读、免费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、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小说阅读、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、小说免费阅读全文无弹窗、小说免费阅读最新章节、小说全集免费阅读、全文小说最近章节。

行过最新章节|行过免费阅读|行过主角是谁?

Copyright 2022 www.guanwangboo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小说导航

小说导航不侵权只提供小说正版导航,版权属原作者原官网.

工信部备案号:渝ICP备20009290号-4 公安备案号: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3253号
联系我们,网站地图